Movies

The Game Plan

National Treasure__The Secret Book

Marcian Child

Nim’s Island

Dan in Real Life

Wild Child (Emma Roberts)

Once 曾經,愛是唯一 (1221’08)

Waitress (1230’08) . Keri Russell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0118’09)

Changeling (Feb 04 ’09) Angelina Jolie

Then She Found Me (July 24 ’09) Helen Hunt

Once 曾經,愛是唯一 。

自然

that’s all I can and have to say

怎麼會這麼自然?

整個片子非常流暢

剪接 每個場景 每個段落

都接得那麼自然  根本不像分段的情境

自然到…

直到電影落幕上了字幕

才猛然發覺:

從頭到尾連男女主角的名字都沒提到!

 其實

那也不重要了

一點也不重要

 

自然到

片子結束了

DVD player又自動重新開始播放

我們也跟著自動繼續看

卻一點也不會覺得是又看了一次的那種了無新意

 

———

我說

為什麼一部好好的片子的「劇情簡介」

總是可以被寫的灑狗血到一個我完全不想看的地步?

寫的煽情就算了

很多片子的劇情根本被寫的相差甚遠

八竿子打不著邊哪!

最近幾部好片要不是我家把拔把他們帶回家

我大概這輩子也不會有機會觀賞了

 

不知道是不是只有台灣是這樣呢?

—————–

曾經愛是唯一Once-原子筆-新浪部落

看了片子

馬上Google一下

才發現大家都很喜歡這部片哪!

真是好評不斷~~

美國線上公共圖書館兒童區資源簡介

美國線上公共圖書館兒童區資源簡介
http://www.ipl.org/div/kidspace/browse/rzn2000/

Between the lions 美國一套學PHONICS的兒童網站
http://pbskids.org/lions/
故事網頁,有很多英文線上故事書,可列印。有的有發音。
http://pbskids.org/lions/stories.html

這是給已經很會唸英文的兒童所看的書
http://www.ipl.org/div/kidspace/browse/rzn5000/

兒童英文繪本:

1.冒險小兔和復活島
http://www.learningbox.com/bunny/

2.想像之旅(音樂很美)
http://www.amazingadventure.com/index_fl.asp

這個網頁要拿放大鏡來選,有美國小朋友的生活影片,也有故事書。
http://www.amazingadventure.com/index_fl.asp
故事書有美國小朋友唸書的選項,按最上方的喇叭。

3.螞蟻和蜜蜂
http://www.antbee.com/default.asp

4.床邊故事
http://www.antbee.com/default.asp
有愛麗斯夢遊仙境等較深的英文線上書,約上百本,有許多彩色的經典插圖。較適合中學程度。

5. 一隻狗和一隻貓,Boowa和Kwala的故事。有許多線上互動遊戲書。適合幼稚園到低年級。
http://www.boowakwala.com/

6.芝麻街線上故事。熟悉的主角每個都有自己的許多有趣故事。
http://www.sesameworkshop.org/sesamestreet/?scrollerId=stories

7.夏綠蒂的網。這是老師將孩子的繪畫依此故事編成的繪本網站。
http://www2.lhric.org/pocantico/charlotte/index.htm
孩子的繪畫ABC:
http://www2.lhric.org/pocantico/charlotte/title.htm

8.兒童線上故事書。一堆。有不同深度。另外還有線上遊戲,拼圖,可列印的著色畫。
http://www.magickeys.com/books/index.html
http://www.magickeys.com/books/color/buzzy2_daffodil.html
有些檔案比較大,需要耐心等待。

9.大紅狗故事書。有線上發音。Scholastic故事書招牌明星之一,也是卡通明星。
http://teacher.scholastic.com/clifford1/index.htm

10一位家長和女兒製作的網站。我覺得很可以當作「和孩子親近自然」的教學參考。有故事和著色畫,遊戲等。也有關於大自然的資源。
http://www.denisefleming.com/

11充滿想像力的線上故事書。英文也要好一點。
http://fletcherhill.com/

12兩隻玩偶小熊的生活故事書。為實物照片的故事繪本,有點像以前那種日本的貓照片故事書。「小熊的下雪天」「小熊上圖書館」等,蠻可愛的故事。
http://www.beartime.com/tales/stories.html

誰家都有一隻生氣小恐龍

不只是大人有blue Monday情結,小孩也有!

星期一,我家荳芽一起床就一臉臭臭的,刷牙、洗臉都心不甘情不願的,她不高興早起、做媽的我也在隱忍她的臭臉,吃早餐時,她又愛吃不吃的,我終於忍不住發火!兇她:「妳是哪裡不高興呀?星期一本來就要早起上學的,放假放完了呀!」

荳芽就哭了。哭得好傷心。

我靜靜的看她哭,一句話都不再說了。

過了一下子,我自己氣也消了,問她:「哭好了嗎?」

Carol的魔法圖文書    
誰家都有一隻生氣小恐龍

荳芽點點頭,用手去抹眼淚。

我又問:「那可以談了嗎?」她也點頭。

「為什麼一早起來就臉臭臭的、不開心?」

她一聽,好像我又踩到她的痛處,又哭了一陣。

後來才跟我說她累累、想睡覺……

我想也是吧,一個小小孩,假日玩瘋了,星期一還是得配合我們大人的作息、早早就起床來……

這是荳芽三歲半時發生的事,那時她已經上幼稚園了。後來我想通了,她早上起床再有那種睡不飽的臭臉,我都問她:「想不想哭一下?」她有時點點頭,眼眶就紅了,自己坐著哭一下;有時她會搖搖頭,自己跟我說:「不必哭哭!我可以!」

一直到現在,她五歲了。我們早上起床都相安無事。只是有時爸爸聽到我跟荳芽的對話,會有點哭笑不得的說:「妳們兩個真是奇葩!還可以討論一下哭不哭喔?!」

其實,我跟荳芽是在討論情緒的事、有關於一個小孩也應該有發脾氣的權力這件事。

大人會因為工作、人際關係、感情、錢啦……這些大大小小的事生氣、心煩,我們覺得很理所當然。可是小孩如果哭了、生氣了,大人就會叱責他們無理取鬧、不乖!大人生氣叫「發脾氣」,小孩生氣叫「耍脾氣」!連用辭都不同,帶有一些價值判斷在裡面。好像小孩生氣根本就是不應該的!

大人是人,小孩也是人呢!憑什麼大人生氣就是正常的,小孩生氣就是耍賴?憑什麼你煩沒錢就可以,我煩睡不飽就不行呀?

我看到《家有生氣小恐龍》這本書時,看到作者把一個生氣的小孩畫成一隻吐火的小恐龍、還把玩具都吞掉……立刻愛得不得了,馬上介紹我家荳芽看這書。

小恐龍手短短的、腳短短的,長得圓圓的,像極了一個小小孩。噴火時,自己眼睛還閉起來,感覺不是那麼兇猛,倒像是也怕被自己噴出來的火燒到,可是又忍不住要噴火……

小孩生氣就是這樣吧?

其實他自己也會怕呀!怕這下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會不會被爸媽揍一頓呀?可是--還是想生氣呀!就是忍不住!

後來小恐龍漸漸不生氣了,身體又慢慢變小了,慢慢變回來原來的小孩身體……這一切都會過去的,只要你給時間、等待,小恐龍還是會變回來的。

我一直期許我自己做這樣的媽媽--給小孩時間、讓她自己體會一些事、一些感覺。

* * * *

在書的最後--

爸爸問從小恐龍變回「人形」的小孩說:「你剛剛在生氣什麼呀?」

小孩說:「都是媽媽啦!」

爸爸又問:「媽媽怎麼啦?」

小孩已經想不起來了,他就說:「我生氣就是生氣啦!我一定是有很好的理由才會生氣啦!就是這樣啦!」
是吧!誰生氣一定都有他自己很好的理由吧,誰說不是呢?

--Carol--

讓電視成為閱讀的推手

 

 

朗讀手冊》第八章 

第八章   電視 

       如果我們能夠合理使用,而不是濫用現代科技,那麼現代化的科技能有助於造就出許多一生都愛好閱讀的人。本章對電視、錄像帶和有聲書這類現代化科技產品有正反兩方面的分析;我也將介紹兩種科技產品,其中一種可以自動控制孩子看電視的時間,另一種則可以讓孩子一邊看他們最喜歡的電視節目,一邊學習詞語。至於電視節目方面,我也將根據學者的研究結果,提供最適合小孩子的選擇。 

在此,我並不打算極力頌揚或反對電視的存在。我自己也擁有電視及錄像機等設備,我有最喜歡的教育性和娛樂性的電視節目,也樂於和我的孫子一同觀看錄像帶。 

  這裡我想與各位分享一個故事,在過去10年裡的每一場演講中,我都會和所有身為父母的聽眾分享這個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名叫桑亞·卡森的單親媽媽,她住在底特律的貧民區,獨自撫養兩個兒子。卡森太太出生在一個有24個小孩的大家庭,而她的教育程度只有小學三年級,她的工作是幫一些富有的家庭做家務或照顧小孩,有時甚至必須同時做兩三份工作才能維持生計。許多年後,她的兒子才發現,媽媽因為心理焦慮,常常向心理咨詢機構求助。

另一方面,卡森太太的兩個兒子卻不像媽媽那樣勤奮。他們在學校的成績很差,小兒子班尼在五年級班上是成績最糟糕的學生。這兩兄弟曾在波士頓的教會學校就讀,當時成績還算不錯,但自從轉到底特律的公立學校後,成績就一落千丈,這表明公立學校與之前學校的水平相差很多。卡森太太覺得,不得不住在美國治安極惡劣的城市,並獨自將兩個孩子撫養長大,已經夠糟糕的了,沒想到兒子們的學習成績更是讓她傷透腦筋。有一天,她把班尼叫到面前,手上拿著他的成績單,並指著數學科的分數告訴他:“班尼,其實你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績,現在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九九乘法表上的每一欄都背會。”   “媽媽,可是你知道那會有多少算式要記嗎?我看我得花一整年的時間才能統統背下來。”班尼回答。 

  “我自己才上到小學三年級,可是我12歲時就把九九乘法表全部都記下來了。”他媽媽接著說,“所以,從明天開始,你背不出來就不準出去。” 

  班尼指著數學課本上的九九乘法表哭了起來:“看看這一大堆數字,我怎麼可能背下來呢?” 

  他的媽媽只是緊繃著臉,靜靜地看著班尼,並再次堅決地告訴他:“除非你把九九乘法表都背下來,否則別想出去玩。” 

  班尼只好開始背九九乘法表,他的數學成績同時開始進步了。他媽媽的下一個目標是提高班尼其他科目的成績。她發現,只要兩個孩子在家,家裡的電視就從來沒有關過,於是她告訴他們:“從現在開始,你們一個星期內只許看3個電視節目!”(桑亞·卡森雖然沒有學過很多書本上的知識,不過她的直覺判斷卻與30年後專家的研究結果不謀而合,那就是,“過度看電視”和“學習成績差”有著很大的關聯性。)

卡森太太接著想辦法去填補孩子因為不能看電視而空出來的時間,她告訴他們:“你們兩個人要去圖書館借兩本書回來讀,每個星期都要交給我一篇讀書報告。”(許多年後,這兩個小男孩才發現,其實以媽媽的閱讀程度根本就無法理解他們所寫的報告。) 

  兩兄弟不喜歡這樣的決定,又不敢違抗媽媽的命令,只好開始每周讀兩本書,再向媽媽匯報書的內容。一段時間後,班尼的閱讀課成績進步了許多,而因為其他課程的理解程度也都和閱讀能力有很大的關係,所以成績單上其他科目的分數也都提高了。接下來的每學期、每學年,他的成績都不斷進步,當他升到高二時,他的成績已經是班上第三名,而且躋身全美國排名的前10%。 

  班尼高中畢業後,許多名校,如西點軍校和斯坦福大學,都願意給他提供獎學金;然而,當時他的口袋裡只有10美元可以支付學校的申請費,最後他決定選擇贏得當年大學杯電視益智遊戲獎的學校,也就是耶魯大學。他在耶魯花了4年的時間主修心理學,接著又到密歇根大學和約翰·霍布金斯醫學院就讀。現在50歲的本·卡森(Ben Carson)已經是世界上最知名的小兒腦部外科醫生之一。他35歲時,被約翰·霍布金斯醫院任命為小兒神經外科的主治醫生,成為當時全美最年輕的主治醫生。 

  當被問到如何從一個在貧民區長大,沒有父親,母親只有小學三年級的教育程度,甚至自己小學五年級時還是班上成績最差的學生,變成世界知名的腦部外科醫生,而他的哥哥也成為工程師時,卡森醫生解釋,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他母親的宗教信仰,再者就是母親限制他們兄弟倆看電視,並強迫他們讀書。讀者若對這個故事感興趣,請看由本·卡森本人所著的《天賦之手:本·卡森的故事》(Gifted Hands: The Ben Carson Story)一書。

在我的聽眾裡,有許多人的教育程度比卡森太太超出3倍多,而收入是她的10倍之多,然而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直覺卻不及她的一半。許多家長無法真正“培養”孩子,能做到的只是“看著孩子長大”而已,而且大部分陪孩子的時間是在電視機前的沙發上度過的。 

  卡森家的故事裡,有兩點值得我們注意:一是卡森太太並沒有認為電視一無是處而全面禁止,她只是限制孩子看電視的時間;二是她對孩子有高度的期望,並且對孩子的要求是符合他們的年齡的。(在要求孩子閱讀這件事上,家長總有很多爭論,你可以在本書第五章找到我個人在這方面的看法。) 

電視到底有什麼問題? 

  沒有問題!從來沒有哪一台電視機發生過損害人類大腦或造成犯罪的事。那些大力抨擊電視,認為電視危害社會的人,只是片面地下結論。事實上,人類還是主宰著電視,並加以利用的,任何問題的根源都在於過度看電視,而不在於電視本身。 

  本章要表達的是:人們在家中應該有節制地看電視,而不是要求大家讓電視在生活中消失。沒有任何證據顯示電視應當被廢除,並且有些研究報告顯示,那些家裡沒有電視的學生的學習成績,並不見得比那些在家中適度看電視的學生的成績好。適度看電視和根據孩子的年齡選擇不同的節目才是最重要的。美國小兒科學會(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建議兩歲以下的幼兒不應該看任何電視節目,而且電視機也不應該擺在年齡較大的孩子的房間裡(關於這點,稍後有更詳細的討論)。對兩歲以下幼兒的建議,部分是基於專家的研究結果:幼兒腦部的發展必須通過與大人或物體間產生互動,而不能光靠被動地接收電視傳達的信息。

這個專業學會呼籲,孩子一周內看電視的時間應當被限制在10個小時之內。這個結論的依據是1963年到1978年進行的一項研究,研究對象為英國、日本、加拿大和美國境內5個地區的87025名兒童,主要是分析他們的看電視情況與學習成績間的關係。結果發現,當兒童一周內看電視的時間控制在10個小時之內時,對他們的學習沒有不利的影響,甚至會有正面的幫助;當超出這個時間限制時,學生的學習成績就開始下降。研究還發現,過度看電視對女孩子及高智商學生的負面影響最大。而目前,一般孩子看電視的平均時間至少是建議時間的兩倍多,專家認為這個問題只在於家長是否關注而已。 

《朗讀手冊》第八章2 

難道孩子們不需要看電視這項休閒娛樂活動嗎?  

        當然需要,我自己就是這樣。甚至那些不需要動腦筋的節目我也看。就像我之前提到的,看電視占去孩子太多的時間,這才是引起問題的主要原因。而且,在此我並不是要建議大家該看哪一類的節目,更值得探討的問題是,當孩子看電視時,他們因此而捨棄了什麼呢? 

       保羅·卡伯門(Paul Copperman)是《識字的惡作劇》(The Literacy Hoax)一書的作者,他對這個問題提出了以下的看法:我們應該仔細想想,一個孩子從出生到17歲所花在電視機前的15000個小時中,他錯過了什麼?當他看電視時,這些時間沒有用來和父親一同在車庫裡工作,或和母親一起整理花園,或用來做功課、閱讀或集郵,也沒有用來整理自己的房間、洗晚餐的碗盤,或幫忙除草,更沒有用來聽父母和他們的朋友們討論有關社區的政治活動,也沒有用來打棒球、釣魚或畫畫。到底電視提供了什麼有價值的東西,能夠取代以上這些活動呢?而這些活動能夠幫助一個自私的孩子轉變成具有判斷和思考能力的成人。

 根據之前的研究圖表,一個孩子一年平均花1200個小時看電視或錄像帶。如果你對這個數字沒有概念,試著想想,這相當於看307遍電影《飄》所花的時間。電視已經成了個“電子安撫器”,讓整個家庭陷入半睡眠的狀態。 

       現在,讓我們用住在佛羅裡達州的邁克和薩莉夫婦的經驗作個比較。這對夫婦有4個孩子,其中一個名叫雅各布的兒子患有唐氏綜合徵,當時18歲,其他的孩子則分別是13歲、10歲和6歲。1989年,邁克和薩莉到當地的一所大學聽我的演講時,邁克回想起他八年級的老師瑪麗·亨特小姐。這位老師總是先花20分鐘的時間在課堂上講故事,邁克當時總是想:“我得趕快去上課,免得錯過後面的故事。”邁克和薩莉把這件事和我提到的在家裡必須控制看電視時間的觀點結合起來之後,做了個決定:孩子們上學的日子,晚上不準看電視,取而代之的是全家人一起讀書。 

       對於有4個孩子的家庭而言,這並不是容易的事,特別是他們還有個患唐氏綜合徵的孩子。然而,三個星期後,朗讀已經成為全家人的習慣,並像磁鐵般深深吸引著他們。而患有唐氏綜合徵的雅各布更是常常急著用完餐,等著要聽接下來的故事呢! 

       邁克同時也利用這些晚上的時間教最小的兒子安德魯如何玩西洋棋。6年後,安德魯獲得佛羅裡達州學校西洋棋賽冠軍,他的父母把他在棋賽中的卓越表現歸功於長期聽故事而培養出的專注力。事實上,這樣的成就更該歸功於他的父母,他們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和決心在電視操縱子女的前途之前,先對看電視定下了規矩。 

看電視和閱讀的效果有什麼不一樣嗎?     

觀看電視和讀書有許多明顯的差異,包括:

 1. 看電視和閱讀完全相反。由於廣告的關係,電視節目大都被分割成長約8分鐘的片段(《芝麻街》則更短),這樣的分割,使觀眾只需要短時間集中注意力就可以了。相反,孩子閱讀書籍時,則需要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優秀的童書必須要能持續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不是將注意力打斷。而電視為了吸引觀眾看廣告後的內容,每一段都要盡量製造些高潮。書的內容雖然也提供吸引讀者的高潮,但並不像電視那麼多,反而是對於其中的角色有比較本質和深刻的描寫。此外,電視遙控器的使用使注意力被打斷的情形更加惡化。據統計,與不使用遙控器的家庭相比,使用遙控器的家庭平均每3分26秒轉檯一次,而前者則是每5分15秒一次;收入較高的家庭轉檯的次數是收入較低家庭的3倍。 

       2. 對年齡較小的孩子而言,看電視是一種不用社交的經驗,而閱讀則需要與人互動。一個3歲大的兒童坐在電視機前被動地接受信息,很容易忽略身邊發生的事。節目播放時,即使家長或其他孩子和他說話,也難以讓對話進行下去。相反,一個3歲大的孩子看書時往往會有父母、哥哥姐姐或祖父母陪在身旁,讀給他聽,他可以在故事進行中或看完書後參與討論。這時,孩子本身也是個參與者,並不只是接收信息而已。 

       3. 電視使孩子沒有機會使用最重要的學習工具———提問。孩子通過提問可以得到最好的學習效果。一個5歲大的孩子(通常獨自或和兄弟姐妹一起)平均每周看電視超過20小時,在這期間,他沒有提出任何問題,當然更不會得到任何回答。

 4. 電視剝奪了孩子學習語言最重要的課程———與家人的對話。研究顯示,剛從幼兒園畢業但尚未就讀一年級的孩子,看電視或錄像帶的時間已經將近6000個小時,而在這些時間裡,他們幾乎沒有與任何人交談。有58%的家庭在晚餐時間看電視,而且有53%的青少年擁有自己的電視機,且經常獨自在房間裡看電視,所以電視的確是家人之間對話的最大阻礙。 

       5. 電視造成孩子觀念上的誤解。尼爾·波士門(Neil Postman)在其《教學,一種保存性行為》(Teaching as a Conserving Activity)一書中指出,所有的電視廣告都影射出一個錯誤的觀念,那就是生活中任何困難都可以很容易地解決。無論是焦慮、一般的腹瀉、神經緊張或感冒,只需要一顆藥片或一劑噴劑就可以解決電視無法鼓勵人們從頭到尾去思考問題本身,反而讓人們只願意用最不費力氣的方式解決困難。讓我們想想,孩子從1歲到17歲總共接觸到35萬次電視廣告(也就是每周400次),這累積起來的影響是相當大的,它讓孩子們以為生活中難題的解決方法用金錢就可以買得到。

        6. 和其他各種形式的印刷品(漫畫書、童書、報紙雜誌等)比較起來,電視所傳授的詞是最少的。一項對最受青少年喜愛的8個電視節目的劇本所作的調查發現,電視所使用的句子平均每句只有7個字(我看的本地報紙則有18個字)。既然電視是以提供影像為主的媒體,我們可以將它和兒童繪本作個比較:70%的電視劇本是由簡單或不完整的句子組成的;羅伯特·麥克拉斯基所著的《給小鴨子讓路》一書中,只有33%的內容使用簡單句;比阿特麗克斯·波特女士所著的《比得兔的故事》一書中,只有31%的內容使用簡單句。 

       因此,我們可以斷言:優秀的兒童繪本所使用的語言的複雜性,至少是電視的兩倍,而長篇小說就更複雜了。

《朗讀手冊》第八章3 

家長應該如何妥善處理看電視的問題?

        我家從1974年開始對看電視的時間進行限制,當時我察覺到四年級的女兒和讀幼兒園的兒子越來越沉迷於電視(他們現在已經是36歲和32歲),甚至我們長期堅持下來的每晚朗讀也每況愈下,因為他們認為:“朗讀占去太多時間,使我們無法看電視。” 

       一天傍晚,我到馬薩諸塞州拜訪馬丁·伍德夫婦。我發現他們4個十幾歲的孩子在晚餐後馬上就各自去做家庭作業。 

       我問這對夫婦:“你們家的電視機壞了嗎?” 

       “沒有啊!怎麼啦?”馬丁回答。 

       “哦!現在才6點45分,而你的孩子們已經在做功課了。” 

       伍德太太解釋道:“因為我們不允許他們在上學的晚上看電視。” 

       “這真是偉大的想法,但你怎麼施行呢?” 

       “這是家規。”馬丁說。接下來的一個半小時內,這對夫婦很詳細地告訴了我自從這條家規實行後,他們家裡所發生的積極變化。

那個晚上對我自己的家庭而言,真是個轉折點。在向太太蘇珊說明了這個辦法的所有細節後,她決定全力支持我。“只有一個條件。”她補充說。 

       “是什麼呢?”我問她。 

       “由你自己去告訴孩子們。”她說。 

       第二天晚餐後,我們將孩子們帶到我們的臥室,讓他們抱著枕頭和被褥,我開始鎮靜地說:“傑米,伊麗莎白,媽媽和我已經決定,在這個屋子裡,只要是平常上學的日子,晚上永遠都不準再看電視。” 

       他們的反應是可以預料的,他們哭了起來。但是讓我們震驚的是,他們竟然哭了整整4個月。儘管作了解釋,他們仍然每晚都哭。我們試著讓他們了解,這規定並不是懲罰他們,並將這規定所有的好處一一列出來,但他們卻哭得更厲害。 

       而且,來自同學的壓力是非常大的,特別是對伊麗莎白而言。她覺得自從不看那些朋友們都在討論的電視節目之後,在學校午餐時,她都沒有話題可以和同伴聊了。甚至連我和蘇珊也感受到來自鄰居和朋友的壓力,他們認為這樣的規定太嚴厲了。 

       一開始的確很困難,我們必須忍耐並抵抗這兩方面的壓力,還要看著孩子流淚、懇求,試著視而不見。這樣的情形經過3個月之後,我們開始看到,像伍德家一樣,事情有了改變。我們突然發現,每晚全家有時間聚在一起朗讀、各自閱讀、不慌不忙地做功課、學習下棋或玩拼字遊戲、將櫥櫃裡塵封多年的塑料模型拿出來組裝、烤蛋糕和餅乾、給親人寫賀卡、打掃衛生、輕輕鬆松泡個澡而不用爭先恐後搶浴室、參加社區的運動團體、繪畫或粉刷墻壁等,而最棒的是可以和家人聊天、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 

       我們也發現,孩子的想象力又恢復到了正常的水平。 

       第一年的時候,這個決定非常沉重,但隨著時間過去就變得容易些。年紀較小的傑米因為還沒有像他姐姐伊麗莎白那樣已經對電視產生依賴,所以禁止他看電視不那麼困難,但伊麗莎白就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適應。 

       經過許多年後,我們把這個規定作了一些修正: 

       1. 星期一到星期四的晚餐時間,電視必須關掉,且直到孩子上床之前都不再打開。 

2. 每個孩子每周在平常的晚上可以選看一個電視節目,但須先經父母同意,而且要先完成家庭作業和生活雜務。 

       3. 週末的三個晚上只有兩晚可以看電視,剩下的一晚用來做功課或從事其他活動。在這一點上,每個孩子可以作不同的選擇。 

       我們用這樣的方式來控制電視,而避免受到電視的控制。或許這個規定的細節不適合每個家庭,但某種程度的控制總比沒有好。那些認為這樣的約束是種殘忍的處罰方式的家長,或許該仔細考慮一下先前所提到的研究報告,以及邁克和薩莉夫婦及卡森太太的例子,或者邁克爾·艾斯納(Michael Eisner)的例子。邁克爾·艾斯納曾是ABC公司和派拉蒙公司的總裁,現在是迪斯尼公司的老闆,他回憶自己的童年時說:“我每看1小時電視,就必須看兩小時的書。”而且當時他所看過的電影非常有限,一直到大學畢業7年之後,他才第一次看迪斯尼電影。 

餵母奶這一件事

我現在能理解為什麼有人會放棄餵母奶。

要放棄,太誘人。
要堅持,我不會說難,但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

Pray that it will all pay off.

———–
我一直懷疑識不是自己奶水不足,
但問過護理人員觀察尿布種種跡象之後,結論小姐都會告訴我:
「妳的奶水應該是沒問題的!」

剛找到這幾則Q&A,
真是讓我感動的五體投地…
我想要調整的事我自己的的心境。
下定決心就是”撩落去”吧!
準備好自己整個時間就是陪妳”長大”。
依偎在我胸前的時間一下子就過去了,
很快。
搞不好以後是我半夜想挖妳起來再吸一下哩。

※ ※ ※ ※

【實戰經驗-寶寶篇】寶寶一下子就喝光奶瓶中的配方奶,是否之前喝母奶沒喝飽? 2005.04.18

A : 吸乳房費時費力,在妳積極的鼓勵下,寶寶仍不用力吸、鬆口或用舌頭把乳頭推出就是知道自己飽了。不過如果妳用的是奶瓶,因為寶寶不需費很大力氣喝,所以一下子就喝光了。又寶寶有時只想吸吮以滿足口慾,這樣就可能會喝太多還是吐奶。因此使用瓶餵的時候(不論母奶或配方奶),都有可能『 過渡餵食』。而且使用奶瓶容易造成妳的寶寶乳頭混淆。

【實戰經驗-寶寶篇】 我是新手媽媽,寶寶還沒滿月,總是吸吸睡睡的,而且每次吸奶都吸好久,好不容易睡著、放開乳頭,30分鐘又醒來要喝奶,是不是我的奶量不足,所以寶寶才要一直吸啊? 2005.04.18

A : 寶寶吃飽與否,並不是以是否睡覺或睡多久為依據。我們會這樣以為,是因為配方奶觀念充斥,配方奶非常難消化(別忘了牛奶是給有四個胃的小牛喝的),加上奶瓶容易『過渡餵食』,因此常常灌飽了就睡很久(其實是寶寶為了消化一肚子的配方奶,除了睡覺,沒有精神去做其他事情),睡飽了就吃,吃飽了又睡很久,許多新手媽媽、婆婆、媽媽、保母們…突然間發現,帶孩子似乎變成一種輕鬆的事…

相對於配方奶寶寶,面對吸吸睡睡的母奶寶寶,很多母奶媽媽都有一個疑問:我的寶寶沒吃飽嗎?我沒奶嗎?寶寶為什麼都不睡覺?為什麼好不容易睡了但一放床上就醒?我為什麼有這麼多疑問???…原因在於,我們的餵養觀念是受過配方奶洗腦過的!!配方奶寶寶的特質是:吃飽睡、睡飽吃,一天睡超過20小時,但是我們的寶寶不睡覺,於是以為他有什麼問題,事實是,我們的寶寶再正常不過,不正常的是我們的觀念!我們要母奶寶寶跟配方奶寶寶比較!要寶寶一張大嘴胃就能塞滿ㄋㄟㄋㄟ,然後睡覺!等著餓醒再餵他!事實是,我們的寶寶不是吃不飽,母奶寶寶張大著嘴吸吮,很累(妳可以塞拳頭到嘴裡妳就會知道那真的很累),所以他需要休息一下再繼續吸。我們的寶寶喜歡被抱著的感覺,我們的寶寶就是喜歡把ㄋㄟㄋㄟ當安撫奶嘴來滿足他們的吸允需求和安全感,也許有很多寶寶從小就不愛睡覺,喜歡東看西看,但是很多寶寶被配方奶灌飽而不得不睡覺。

我們憑什麼判媽咪的奶水不夠、寶寶吃不飽?我們期望寶寶吃飽的狀態又是如何?滿足的睡臉?像電影、連續劇中一樣?但事實上是我們不適應初生寶寶,嚴重睡眠不足也會打擊信心使人崩潰,但很多人都經歷過這一段,這通常不是媽媽的奶水有問題,而是有些寶寶需要較多的安全感,還有他們畢竟才剛來世上需要時間適應,我們必須把寶寶放在身邊,才能隨時知道寶寶的需求,寶寶會幾乎24小時隨時需要媽咪!很累,怎麼辦?學學如何躺餵 吧!

寶寶肚子會餓,會渴,要抱抱,要安全感,我們如何判斷?所幸,我們的乳房提供一切!靜下心來,傾聽寶寶真正的聲音吧!在媽媽身邊寶寶能獲得足夠的安全感,寶寶會更安心睡覺。